在肿瘤诊断领域,准确区分肿瘤的良恶性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医疗领域的权威机构,其PET-CT检查技术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了有力支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拥有国际一流的PET-CT/MR三模式影像研究与应用基地,该PET-CT/MRI三模式系统由世界首台治疗指导型PET/CT和最先进的MR750W 3.0T静音MR以及三模式转运床有机组成。这一系统可进行全身PET-CT和PET/MR检查,为临床应用和科研拓展提供了当今最高水平的影像技术平台。其PET具有注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通过革命性ZTE技术实现PET衰减校正,实现精准定量化诊断。
PET-CT是将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X线断层显像技术)完美融为一体的一项检查技术。它通过向体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这些示踪剂会被肿瘤细胞摄取。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活跃,摄取示踪剂的能力为正常细胞的210倍,在PET-CT图像上会形成明显的“光点”。恶性肿瘤细胞通常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会摄取更多的放射性示踪剂,在图像上表现为高代谢灶;而良性肿瘤通常代谢较低,热点不明显。
PET探测仪可追踪恶性肿瘤等高葡萄糖代谢的异常增殖细胞,使呈现出黑色的浓聚影图像;而CT则主要获取解剖形态图像并检测出解剖结构上的异常。PET-CT将病灶的功能代谢与解剖形态改变进行融合,依赖恶性肿瘤或病变的糖代谢旺盛特性,与良性肿瘤或病变进行鉴别。
虽然PET-CT检查在分辨肿瘤良恶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良性病变,如炎症、结核等,也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药物摄取增高的情况,从而导致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或某些特殊类型的肿瘤,可能代谢活性并不高,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因此,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不会仅仅依赖PET-CT检查结果来确诊肿瘤的良恶性,而是会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病理活检是确定肿瘤性质的金标准,通过对肿瘤组织的显微镜观察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细胞特征。
除了分辨肿瘤良恶性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PET-CT检查在肿瘤诊断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如肺癌、淋巴瘤、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转移性甲状腺癌等,特别是在肿瘤早期尚无临床症状、体征时即可发现微小病灶(PET/CT可筛查出直径5mm的肿瘤,PET/MRI可筛查出直径1—2mm的肿瘤)。此外,还可以进行精确的肿瘤分期和再分期,全身成像明确肿瘤是否发生转移,辅助制定或调整临床治疗方案,帮助肿瘤放疗靶区的精确规划,监测肿瘤治疗疗效,鉴别肿瘤治疗后是否残留及肿瘤是否复发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PET-CT检查技术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了重要的手段。通过综合分析SUV值、图像模式、代谢活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等因素,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PET-CT检查的局限性,在面对疾病时,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以便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